职场观察4 | 为什么领导者不能知人善任?
请用微信扫一扫
《执行》中提到执行的三大基石,其中第三个基石是:领导者的关键任务-知人善任。
完整的三大基石,可以移步到这篇读书笔记。
读书笔记|执行
书中列出了企业没有知人善任的现象:有能力的人没有得到重用,能力不足的人反而被委以重任,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。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,领导者对自己所任命的人并不十分了解。他们在选择人员的时候可能只凭着自己的好恶,而根本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人员的特点。
书中提出四条不能知人善任的原因,条条都说在痛点上。
第一,知识的缺乏。
对于评估标准和评估技能的缺乏,领导者不知道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什么,也没有尝试用三四条标准来定义一个岗位。
书中写道,为了提高公司的领导储备质量,每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规范,人们必须能够对人员和工作岗位的搭配问题展开坦诚的对话,并采取必要的跟进以确保相关人员采取了必要的行动。
我们在人才测评中也经常发现,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将人员送来测评,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候选人,希望我们能从专业视角来评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,以帮助企业做用人决策。
准确评估一个人并不容易,需要从不同维度去看,我D看德能勤绩廉,企业里通常会看绩效、能力、潜力、文化、个性等方面。
关于评估标准,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人才发展部门可以建立岗位要求、岗位胜任力等。
关于评估技能,仅从胜任力评估来看,要培养识人能力或测评能力。
当然胜任力模型这个事情也一直被行业诟病,多数胜任力模型并不落地,无法指导测评也无法指导培养。
胜任力要跟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阶段结合起来,要跟公司当下以及未来三五年的战略结合起来,也要跟当前的人才结构和能力现状结合起来,很多胜任力模型不落地,多是没有做好这几个结合,有一些流行的胜任力建模方法比如用卡片法,用通用的语言去描述,最后得出一个放之四海企业皆准的胜任力,必然无法落地。
第二,勇气的缺乏。
领导者没有管理勇气或者管理魄力,让不合适的人离开或者换到更适合的岗位去。
这也跟上一条有关系,因为对员工没有足够的了解,所以不知道如何任用员工。
有些领导者认为让不合适的人离开是得罪人的事儿,不愿意去做“恶人”。其实,当一个人在不合适的岗位上,对员工来说,也并不是好事情。如果能放到合适的位置上,对领导者、对员工、对企业都是好事,是多赢。
勇气的背后可能是不了解,也可能是优柔寡断。
对一个领导者来说,用了依据和判断后,决策要果断。
第三,心理舒适的因素。
很多领导者只愿意提拔那些自己喜欢与之共事的下属。这是很自然的现象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是一个忠诚而能够让自己信任的人。但一旦这种判断建立在错误的因素上面,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。比如,领导者喜欢某个人,其原因可能只是因为这个人比较顺从自己的意愿,或者这个人比较善于避免冲突,或者是由于这个人和自己出身同一背景。
职场上“听话”是很管用的,也是向上发展的要素之一,见过不少人凭借着这一要素,不断向上发展,成为了这个人的一个标签。
听话,好用,能力也不错,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呢。
没有不喜欢用自己人的领导者,用自己人,至少从信任的角度上来说,省去了很多沟通成本,执行力高。
但作为领导者,要避免只用和自己一类的人,你可以选择做人标准或者价值观相似的人,但避免选择经历、思维、知识结构都是类似的人,这样会看不到新的角度而忽略或陷入“陷阱”。
人越是在高位,人们越会顺着你的心意说话,我们往往会对说好话的人看着特别顺眼,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,越要听得进反对意见,要分得清哪些是假意奉承,哪些是真心欣赏,知道哪些话是逆耳忠言,哪些话是蜜糖砒霜。
成为领导者,内心的安全感和富足心态非常重要。越有安全感的人越会有开放的心态,越没有安全感的人越想掌控,其实这就像握着沙,握得越紧留下的越少,而留下的越少就越想攥紧。没有富足心态的人是觉得什么都是有限的,你多了我就少了。有富足心态是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,人人得以分享,所以不怕与人共享,从而有更多选择空间。
打破舒适圈,才是成长。
第四,缺乏足够的责任感。
当领导者没有做到知人善任的时候,其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。领导者本能地知道自己犯了错误,并很乐意承认这一点,但很多人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更正自己的错误。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那样,领导者需要投入40%的时间和精力来选拔、评估和培养人才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耗时的工作,而且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学会如何给予反馈、引导谈话,并把自己的判断透露给其他人。
之前的一位领导,他会对用人给出建议和注意事项,但不会干预用人决策,原则就是谁用人谁负责。
当然,也碰到过插手用人决策的领导,曾经一个候选人被面试了六七轮并交了一份作业才得以通过。
作为一名领导者,要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,选人要谨慎,用人要不疑。
成为一名领导者,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反思,提升格局,提高自己知人善任的能力。
题外话
前段时间跟同事聊天,说起来公司的现象,前几年公司提拔了一批年轻的总监,大家都议论评价。我说,几年过去了,议论的人还在原地议论,这些人已经成长到一个新阶段。
翻出来之前写的一段话,分享给大家,也是自我激励。
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就有了新的机会,机会来了必须抓住,没有谁是全部准备好了才获得机会,没有100%的人岗匹配,大多都是在过程中获得成长,所以人才盘点中潜力也是重要的一个考量维度。
有时候走得太快走得太急,来不及沉淀足够的经验和资历来不及储备岗位需要的能力,越到这个时候越要稳得住越要耐得住性子越要沉下心来,一步一步走,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,不要急不要躁不要乱了方寸,急事儿更要缓做,要看清事情的本质看清自己的管理动作,不要让动作变形。成为一名领导者必须经历一系列的“困境”,一系列的困境可以考验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,并揭示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,也使人在此过程中不断进化。越到这个时候,越要客观的看待自己,知道自己强在哪里弱在哪里,不要刻意维护或隐藏自己在“困境”中暴露出来的缺点,揭示的过程虽然痛苦却是成长的蜕变,相比他人的看法和评价,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是更大的收获,也许一时没有取得成功,那么这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在迈向未来的成功。有一天,你会感谢咬紧牙关缓缓捱过了这一段日子的自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