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写好文章标题,我总结了一个公式
请用微信扫一扫
“题好一半文”!
标题是文章的眼睛,重要性可想而知。
作为一名材料人,
每时每刻都在跟标题打交道,
所以自己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标题的文章。
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?
一是文稿任务多,没有太多时间思考;
二是没有太多新观点,写出来也是人云亦云。
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一句话:
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,
其实本质上是数量问题。
一语惊醒梦中人,
写不出高水平的标题,
其实还是写得不够、看得太少。
如果能把能找到的标题都放在一起,
规律可能会自己浮上来。
马上开始“三步走”落实:
第一步是近水楼台。
利用工作间隙,
先把自己这些年
写过的、改过的、收藏的标题梳理出来。
第二步是搜索引擎。
把网上特别是公众号上关于标题的文章找来,
这些都是多年沉淀,
省去了很多重复劳动。
第三步是用好契机。
从5月份开始,
中宣部就开始了“中国这十年·系列主题发布会”,
各省、直辖市和国家部委
依次发布十年来的工作成绩。
这是一座挖掘标题的大富矿,
不能浪费,全部拿来、为我所用。
标题收集好了,
“数量”够了,“规律”并没有自己浮上来,
但朦胧间已见一鳞半爪。
来点跨界思维,
去别的赛道看看有没有灵感。
我选择的赛道是“广告文案”,
主要基于两点考虑:
第一,公文标题本质就是广告,
既要吸引“眼球”,更要彰显“意图”;
第二,因为自己一直秉持一种理念,
最优秀的东西一定诞生于竞争最激烈的行业。
标题本身就是一种文案,
而广告是商业行为,
没有竞争力就是死路一条,
所以这里面一定有好东西。
当前广告领域有两大流派:
“冲突派”和“符号派”。
前者以叶茂中为代表,
后者以华杉为代表。
叶茂中的“冲突”理论,核心观点是“矛盾”。
他认为营销的本质是洞察需求,
而需求则是从冲突中被发现的。
比如,同样在购物中心买一条裤子,
女人要花3个小时,而男人只肯花10分钟。
由此洞察到男装的一个最大冲突:
男人不喜欢逛街,
但需要足够的日常着装。
正是因为洞察到了这一“冲突”,
叶茂中提出了
“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”的战略。
在别的男装品牌
拼定位、拼细分、拼专业的时候,
海澜之家则致力打造一站式男装购物终端,
成为了“男人的衣柜”。
华杉的“超级符号”理论,
就是借助人们本来就记得、熟悉、喜欢的符号,
挖掘藏在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,
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。
比如,竖起大拇指代表的就是“好”,
这就是一个超级符号,
无需解释、一目了然。
举一个华杉服务新东方的实战案例。
大家都知道,
新东方的优势在于师资力量,
原来的口号是这样的——好老师在新东方。
华杉建议俞敏洪用“新东方,老师好!”
取而代之。
为什么?
因为“老师好”这3个字就是超级符号,
它借助的是全国人民的集体潜意识,
马上就能产生百倍千倍的传播力量。
冲突理论和符号理论
其实是一体两面、各有侧重,
“冲突”的本质是洞察需求、彰显“意图”,
找到“焦点”是什么、在哪里;
“超级符号”则是利用一切手段降低传播成本,
确保一目了然、一语中的。
这与公文标题有区别吗?
一个好的标题不正是
既要吸引眼球,又要彰显意图吗?
所以,我总结了一个擦亮标题的方法,
那就是“焦点钉”+“符号锤”。
这个公式借鉴了冲突和超级符号两大理论,
又参考了劳拉·里斯的“创意锤”理论。
先从理论层面解释一下:
首先,标题必须彰显意图,
这个意图就是焦点。
焦点就像一枚钉子,有时候摆在明面上,
有时候则是深藏不露,
需要从土里把它挖出来。
挖出来只是第一步,
关键是要把它钉进木板,
这样才能达到目的。
但钉子自己是不会钻进木板里的,
这个时候就需要“符号锤”出马了。
我们要借助“符号锤”
一目了然、一见如故的力量,
把这枚钉子砸进木板里,
这样一个标题就完成了。
以上是理论解释,下面我们举个例子,
看一下同样是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,
两个省份的发布词标题。
先看广西:
这十年,
我们举全区之力决战脱贫攻坚,
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;
这十年,
我们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
全区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;
这十年,
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合作,
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;
这十年,
我们全力以赴
抓好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
人民生活显著改善;
这十年,
我们大力推进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,
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;
这十年,
我们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
法治广西、平安广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;
这十年,
我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,
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;
这十年,
我们持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,
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。
再看内蒙:
一是厚植“北疆绿”、增色“中国蓝”,
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;
二是温暖千座城、点亮万家灯,
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尽显担当;
三是种好“塞外粮”、丰盛“中国碗”,
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声名远扬;
四是服务双循环、联通内与外,
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活力彰显;
五是守好“北大门”、建好“护城河”,
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稳固;
六是由衷感党恩、坚决听党话,
“模范自治区”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;
七是抓从严治党、促自我革命,
政治生态加快净化修复。
为什么选择这两个省份?
一是因为两者都是自治区,
经济体量都在2万亿区间,具有可比性;
二是两者标题的条数、框架大体一致。
首先,
这两套标题都是精准的,
不要小看精准,这虽是基本前提,
但无奈削足适履、以文害义的人太多了,
标题能精准已经胜出80%了。
其次,
两套标题各有特点,
前者稳重,后者有张力。
但作为发布会,
标题就必须符合传播的特点,
从这点来看,内蒙是要胜过广西的。
为什么内蒙的更符合传播规律?
从“焦点钉”来看,
广西是脱贫攻坚、经济发展、改革开放、
民生福祉、生态文明、社会治理等方面,
把“广西”两个字拿掉,
换成其他省份也不违和,
这样焦点也就失去了个性。
反观内蒙,
则根据自身定位
把能源和粮食这两大领域放在了最前面,
这样的焦点既彰显个性,
又符合趋势,是一枚好钉子。
从“符号锤”来看,
同样是去敲“生态”这根焦点钉,
广西用的是“美丽广西”“生态文明强区”,
内蒙则是厚植“北疆绿”、增色“中国蓝”。
相比前者,
后者既夺人眼球又耳熟能详,
传播成本当然会大大降低。
根据“焦点钉”+“符号锤”公式
(以下简称钉锤公式),
标题的重心应该放在两方面,
首先要挑好焦点钉,
找到金钉子,而不是铁钉、塑料钉。
它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点:
第一,它必须是你想讲的;
第二,它必须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;
第三,它必须是担得起C位的。
其次要选好符号锤,
这把锤子必须具备以下几点:
一要够简洁,确保一目了然;
二要够熟悉,确保一见如故;
三要能传播,确保一飞冲天。
这个公式不是放之四海的理论,
而是一个服务实战的工具。
创新总会有遗憾,
但要突破以往那些
“做法+目的”
“做法+效果”
“宗旨+做法”
“原因+做法”
之类的方法,
必须要换个思路,
因为老地图是发现不了新大陆的。
钉锤公式不完美,
但实用比完美要更好,不是吗?
接下来,我想借助这个工具,
分几个专题,
来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公文标题的一些心得体会,
与大家一起交流成长。
文案类参考书目:
大家可以看一下
大卫·奥格威的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》、
特劳特的《定位》、
华杉的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、
叶茂中的《冲突》、
空手的《传神文案》、
东东枪的《文案的基本修养》等等。
摘自公众号:稿子与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