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管理 | 不被业务边缘化,HR要修炼7大思维
请用微信扫一扫
从业人力资源管理二十多年来,从围墙内跳到围墙外,从单一行业到多个行业,从纵向再到横向。现在依旧面临着HR从业环境的困惑,我想用十二个字表达这种困惑。
“无专业、无重心、无价值、无前途”。
为何用了引号,其实这个行业本不应该是这样,但我们为何又做不出老板想要的样子,也活不出自己应该活成的样子。
最近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,让我陷入沉思:
1、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吗?为何总是迁就一个人?
2、老板为何不果断?为何不决策?为啥不授权?授权为啥不清晰?
3、企业整体职业素养太差,高管都没有大局观,HR想做点事真的这么难吗?
4、人力资源工作都可以忽视,想改就改任意推翻?
5、HR为何被边缘化,既不能成为老板的红人也成不了其他部门的朋友?
6、HR从业者的尊严都被肆意践踏,为何总不能挺直腰杆说话呢?
相信大部分HR都想在企业中干些实事、有价值的事,但是想做成并不容易,我感同身受。结合我们HR面临的真实处境,我借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应对心得和策略。
HR要修炼五大思维
其实,HR最难的地方在于与老板较真、培训老板。
老板听进去了,老板真正理解了其他事都不是事。但要把老板的思想认知打通确实不容易,好比摸老虎屁股,搞得不好位置不保。
不过,“人影响人”说起来比较难,其实换个思维或角度其实就简单了。尤其是做管理工作思维非常的重要,很多时候同一件事张三去沟通就说不通,换个人去就很愉快的搞定。
HR管理者在思维方面,甚至需要比其他管理者更开阔、更开放,同时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,销售管理跟人打交道可以采用五花八门的招数包括江湖套路,但HR采用江湖套路可不行。
具体HR需要具备哪些思维呢?我将其总结为七大思维。
1、战略思维
站在山顶看山下的问题,这才能看清我们该走的方向,看清楚我们发展的脉络,看清楚我们的入口和出口,看清楚内部的问题与焦点所在。
管理界常谈的降维打击和升维沟通其实是最典型的战略思维运用,战略思维是道、术、势充分结合的综合思维和能力。
战略思维的评价维度如下:
两年前,我给一家集团公司做人力资源顾问。这家集团公司下面有二十家公司,涵盖八大产业。我做了一个星期调研,发现八大产业只有三大主业是赚钱的,其他都是陪衬或者亏损,但老板还想维持。
做完调研我做了一份详细的报告,对集团战略及产业板块进行了详细分析,从行业发展趋势到企业自身优劣势都有详尽解读。我建议老板把亏损产业关停或者找更具优势的合作伙伴,有些产业实行外包。
老板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,第二年集团成本降低30%左右,利润增长率达到60%。
我们做HR也具备战略思维,从商业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未来和价值,老板定会刮目相看,也能得到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尊重和敬畏。
2、换位思维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,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,自己感觉不难受好操作才好推行。
我所知道的一家企业的绩效经理,自认为很专业技术水准很高,刚进入公司就想立威显能。搞了一套很完美的考核制度和流程,弄一堆KPI表单,立马推行他的新政。推着推着阻力越来越大,最后被考核者怨声载道,考核者累得够呛。投诉信像雪花一样飘到老板哪里,新政宣布失败,绩效经理也灰溜溜走人了。
管理的艺术基础在于能换位、能共情、能同频。
我们制定政策方针,制定制度流程时,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否围绕战略目标而定。其次要考虑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没有帮助和赋能。再者要考虑我们执行者是否方便执行,对执行者是加负还是减负。
3、价值思维
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变革的推动者,我们的价值塑造非常重要。不仅要有短期的价值呈现,而且需要塑造长期的价值增长以及边界价值的衍生。
我们常谈的业务思维其实也是一种价值思维的体现,其本质就是我们对业务发展和运营有多大的价值。从企业经营层面来讲,价值思维可以用以下几个维度来衡量和评价。
效率≠效果,效果≠效益,效益≠效能。
管理过程中的制度流程是为了更快捷高效地执行,这是解决效率的问题。管理过程中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为了能保证快速拿到结果,这是解决效果的问题。管理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有计划,有跟进监督监察确保目标达成,这是解决效益的问题。
管理一直关注战略规划,产业结构、组织结构、产品结构等,确保方向不偏离,路线不能出错,这才是解决效能的问题。
价值思维的运用时刻需要关注这几个维度,做任何决定和行动都要思考这“四效”。
4、逆向思维
企业经营管理、组织发展不是围绕人的意志而运行。很多时候行不通的时候,何尝不可以换一个方向呢?螺帽拧不开的时候,反方向试试就拧开了。
我在可口可乐工作时,公司每年的接待非常多,尤其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视察,拍照留念是必须要做的功课。
每次拍完照都出现一个问题:有睁眼的,有闭眼的。因为拍照时,大家往往在等摄影师喊:“一!二!三!”但坚持了半天以后,恰巧在“三”字上坚持不住了,而闭上眼皮。
我们部门的HR经理想到一个办法。他请领导们先全闭上眼,听他的口令,同样是喊:“一,二,三,在“三”字上一齐睁眼。果然,照片冲洗出来一看,一个闭眼的也没有,全都显得神采奕奕,比本人平时更精神,大家皆大欢喜。
“事有不顺,行有不得,先求诸己”说到底就是逆向思维。逆向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,更是一种自省净化的能力。工作中想把事做好,先找到失败的因素和关键环节,跳过失败的坑成功水到渠成。
5、闭环思维
我既是起点又是终点,我是任务的接受者也是结果的交付者,我是责任的第一个承担者也是最后一个承担者。
这就是闭环思维。
在中粮可口可乐时,我们一贯是这种习惯和行为。我们任何人接到客户的电话或投诉,最后的回复者一定是接到电话的这个人,其他客服或售后等人员都是协助者,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由第一个接到电话的人去完成。
尤其是管理人员更应该具备这种闭环思维,我是问题的源泉和根源,我也是问题的终结者。